2018年胡润《中国投资移民白皮书》显示,选择移民的高净值人群中,以“教育质量”为目的的占据了83%。近年来,英式教育越来越受到移民的青睐。说起“英式”,通常让人想到“贵族”,传统英式教育的确脱胎于贵族社会体系中,但真正的贵族教育,却不只是“贵”而已。
富与贵不是一回事
在我们的概念中,贵族学校就应该享受贵族般的条件,有贵族样的生活。而所谓的贵族生活,就是住豪宅、买豪车、打高尔夫,就是挥金如土,就是对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实际上,真正的贵族,一定是富于自制力,一定是有强大精神力量的,而这种精神力量需要从小加以培养。可是在大多数人的意识里,富与贵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但事实上这是两回事儿。
富是物质的,贵是精神!
贵族精神,首先就意味着这个人要自制,要克己,要奉献自己,服务国家。
伊顿公学、Geelong文法学校要实行严格和艰苦的军事化训练,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律精神。英国的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毫无疑问,是贵族,然而在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哈里王子还是被派到阿富汗前线做了一名机枪手。
皇室知道哈里王子身份的高贵,也知道前线的危险。但是他们公认为国家奉献自己、承担风险是贵族的本职,或者说是本分所在,是理所当然的。
二战时,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到伦敦的贫民窟进行视察,他站在一个东倒西歪的房子门口,对里面一贫如洗的老太太说:“请问我可以进来吗?”这体现了对底层人的一种尊重,而真正的贵族是懂得尊重别人的。
贵族代表了尊严和品行
我国著名报人储安平在《英国采风录》中说过,英国的贵族制度之所以能延续至今,是因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英国的老百姓普遍认为,贵族精神代表了一种尊严,一种高超的品行。
中国春秋时期的战争和西方中世纪的战争相似,都是贵族之战。战场上是对手,下了战场仍然还是朋友。所以那个时候的好多战争,在今天看来就有点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
英国爱德华三世两个儿子的后代都对英国王位感兴趣,于是两个家族间发起了一场内战。战争的结局竟然是不打不成交,两大家族后来打出了感情,互通了婚姻。联姻之后,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宣告合并,开创了都铎王朝。
竞争更要有风度
贵族,宁可承担养虎为患的后果也不愿意丧失自己的风度。
在欧洲的政治中,有一个特殊传统,就是一个国王,即使是被从王位上推翻下来,也会受到必要的礼遇,这也是骑士精神的一种体现。
1688年,威廉三世攻打他的岳父詹姆斯二世。但他觉得这个王位应该是属于自己的,所以从詹姆斯二世手中夺取了英国王位,把自己的岳父给俘虏了。他把自己的岳父关在靠近海边的一座城堡里,同时在城堡靠海那一侧给他留了一条小船。詹姆斯二世心领神会,就坐着这条小船逃到了欧洲。
另外,航海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当一艘船遇到危险要沉没的时候,船长肯定是最后一个离开的,或有的船长干脆选择和船一起沉没,这就是从贵族精神延续下来的一种承担精神。
贵族精神的实质
贵族精神跟物质条件,有的时候可以说没有什么关系。就像当年张爱玲所说的,旧上海公寓里的那个电梯工,一定要衣冠楚楚,领带打得整整齐齐,才肯出来给顾客开电梯,这也体现了一种贵族风度。
还比如许纪霖教授所说的,有一个下岗的三轮车夫,靠自己蹬三轮车的微薄收入,养活了几十个孤儿,一个一个送他们去上学,我们也可以说,这个人具有一定的贵族精神。
所以说,贵族精神说离我们远也远,说离我们近也很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精神贵族。
“贵族精神”包括高贵的气质、宽厚的爱心、悲悯的情怀、清洁的精神、承担的勇气,以及坚韧的生命力、人格的尊严、人性的良知、不媚、不娇、不乞、不怜,始终恪守“美德和荣誉高于一切”的原则。
享受纯正英式教育,不一定要去英国
英国自从脱欧后,移民的门槛变得更高了。但要让孩子享受纯正英式教育,其实有更为便捷的道路在眼前 —— 英联邦国家中,马耳他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它隶属英联邦,也是整个欧洲除英国、爱尔兰之外的唯一一个英语系国家,是世界上第七大英语国。官方语言为英语,实行的也是英式法律及教育模式。
马耳他被欧盟誉为“高品质欧洲学习区”,全球教育品质排名第18位。其依区域划分了11个校区委员会,依据区域人口密度,每个校区委员会管辖3-5所学校,教育资源非常丰富,人均比例是7:1(世界领先)。
此外,马耳他的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并举,全国共有学校340所,老师大都毕业于牛津,剑桥,哈佛等名校。公立学校从小学至大学均由政府资助,提供免费教育。通过马耳他国债居留计划获得永居的孩子,就读任何一所公立学校都是免费的。
现在你想要为你的孩子未来做些改变,就立刻联系我们制定专属方案,快速移民马耳他,享受纯正英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