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故土对大部分有着深厚乡土观念的中国人来说,绝对不是个轻松的选择。然而,即使对着“离开”有着再多的不舍,因为一些忍无可忍的“中国现象”,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
1、无可遏制的环境污染
雾霾
“我儿子今年四岁,这半年来总是咳嗽。去北京市儿研所看病时,专家说现在他的门诊有这种症状的患儿越来越多。医生对此也没有办法。对雾霾,大人也许还有些抵抗力,孩子的反应太明显了。”石油化工专业出身的刘先生对PM2.5的危害并不陌生,北京在2014年2月出现的连续雾霾最终使他决定携妻儿出国。
在北京一家互联网企业担任高级项目主管的申女士,最近也在准备出国。2012年下半年,因为久咳不止,申女士“徘徊”于北京各大“三甲”医院之间。最后在中医调理下,咳嗽终于压了下来,被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医生建议她最好离开雾霾的环境。
“我并不想移民,但国内空气、水源甚至是农作物的污染都太严重了。”申女士无奈地表示,“经常与我一同等煎药的一个阿姨,咳嗽时间比我还要长。移民海外两个月后,她与我联系说,不用吃药也完全不咳嗽了。”
水源
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家曾在国际地下水论坛的发言中提到,中国水资源总量的1/3是地下水,全国90%的地下水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水利部曾经对全国700余条河流,约10万公里河长的水资源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是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同时,原油、柴油泄漏,污水违法排放等事件不绝于报端。
由于生态系统的循环性,在水流和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循环污染土地和植被进而进入人体,危及人类的健康与生命。
2、令人胆战心惊的“毒品新名词”
近年来中国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风波不断。大头娃娃、苏丹红、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牛肉膏、毒豆芽、反式脂肪酸、甲醛毛血旺、塑化剂、毒胶囊……这一系列通过食品、药品安全事件而被公众创造或者认识的“新名词”,透露出了中国加强食品安全保障的任重而道远。
尽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这样令人宽慰的“描述”,却并不能阻止中国家庭申请移民的脚步。
“看完新闻我什么都不敢给家人、特别是孩子吃,我也希望政府能够采取有力的措施,治理好现在这种到处是‘毒’的局面。但实际情况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打击一批又出现新的,感觉成效甚微。这样慢慢等待的日子太难过了。”身为两个孩子母亲的赵女士焦虑地说,“我们每天都在‘被科普’化学知识,就像生活在化学实验室中。移民就是不愿每天生活在担心和恐惧之中。”
3、令国人诟病的“中国式教育”
年青一代的中国人为什么最终选择“离开中国”?王女士一家的经历中,我们几乎可以找到答案。
“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我就听说入园难的问题。我提前将近一年的时间向一所比较好的公立园报名,竟然被告知名额已经满了。后来辗转托了很多人,才勉强挤进了这所幼儿园的亲子班。”谈到这段波折的经历,王希一脸疲惫。
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王女士吸取了教训,立刻开始替儿子寻觅“小学”,此刻,学区房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了。在经历了找合适的学区、卖掉原有房子、贷款买新学区房、转户口、报名、审核、面试、体检等一系列漫长到折磨人的过程后,儿子升入了某知名小学。
然而折磨却仍没有结束。升入小学后,班级里的孩子基本每人都有“一技傍身”,王女士平时主张的“放养”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显然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中国父母在孩子教育方面所花费的“良苦用心”,也许在全球范围内都鲜见“对手”。然而即便这样的竭力准备,中国教育仍然回答不了那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看到姐姐一家因为外甥即将高考的压力闹得家无宁日,想想才上小学的儿子还要面对“小升初”、中考、高考、考研、就业等一系列几近“残酷”的压力,王女士一家人开始考虑移民。
4、沉重的生活压力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几年收入没有明显上涨,花销却连年增加。从2010年开始,物价水平开始明显攀升,大部分一线城市里,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3500元工资,在目前的实际物价水平下,只能算是低收入,仅能解决温饱。
“见过网上流传的那个中国最牛小县城的段子么?物价贵得跟纽约曼哈顿似的,工资少得跟非洲似的,菜价涨价跟愚人节似的。这就是现在大部分人生活的现状。如果你买过车、买过房、办过企业,就知道生活在中国,办个事情何其繁琐。我想离开的原因很简单,压力太大、活得太累,我只是想让生活质量更高一点。”刚刚得到澳大利亚移民局发来体检通知的董先生这样说道。
5、中小型企业生存举步维艰
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虽然经过几年的生存“挣扎”,大部分中小企业对经济放缓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让很多人感到了压力。在东莞经营多年鞋业制造生意的陈先生就打算“结束企业”,带着妻子和女儿,移民欧洲开始新的生活。
“原材料、劳动力和营销成本上升,企业税费负担沉重,内外需不振、业务萎缩,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经营难,这些都是我最终选择结束生意的主要原因。无论中央政策怎么制定,但现在为止,像我们这样的中小型企业融资还是主要以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为主,没有其他的融资渠道,政府没有什么有利的扶持政策,利润低、利率却很高。”陈家瑞说。
“在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国有企业最多受到政策优待,然后是外资,最后才轮到民营企业。”陈家瑞说。“企业家的离开,有时是被逼走的无奈。”
移民意味着什么?
曾有数据显示,2010年时中国在海外的华人华侨数量已超过4500万。《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4)》显示,截至到2013年,中国海外移民存量已达到934.3万人,中国成为全球第四大移民输出国。
随着中国移民人群的逐渐增多,近年来,中国个人住宅投资的身影频繁地出现在国际房地产交易的舞台上,购买需求明显上升,优质的教育资源对中国客户来说更是难以抗拒的卖点。
对于已经习惯了北京、上海高房价的中国人来说,纽约、伦敦、悉尼的房子并没那么遥不可及,欧洲的房价更是低到离谱,与配套环境和社会资源相比,国外的房子真不算太贵。从海外住宅市场的投资来看,中国人投资的并非仅是房产,更是一种优质的生活方式。
25万欧起置业希腊,享爱琴海畔优质生活!
30万欧起置业塞浦路斯,定居“欧洲后花园”!
30万欧起置业意大利,开启属于您的罗马假日!
50万欧起置业西班牙,尽享旅游王国完美假期!
存款+购房,马来西亚——真正适合中国中产家庭的亚洲第二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