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这个仅有二百余年文明历史的国度,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屹立在发达国家之林,在科研、体育、文化、艺术、医疗等各个方面都是这个世界的尖子生,而直到今天它才有两千五百万人口,这个成才率可真不是一般的高,这一切,必须与强大的教育有关。
真实的澳洲教育是怎样的?让我们听听那些亲历过中澳教育的华裔家长怎么说。
华人妈妈讲述
没教科书、没作业、没考试的澳洲教育
如何培养人才?
在儿子8岁那年,我们举家移民到了澳大利亚悉尼。这里景色怡人,空气清新,邻居又十分友好,我相信在澳洲的生活将会十分愉快。
办好手续后,我们就把儿子送到离住家公寓不远的公立小学去读书。
与中国不一样的是,校园里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孩子们可以随意地坐在教室里,老师在中间,孩子们围坐在小桌子旁,教室墙壁的四周贴满五颜六色充满稚气的儿童画。
上课时,学生们可以随时问老师问题,可以自由自在地说话,有的学生还走来走去,这是在中国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儿子开始每天上课,我却一下懵了,这里竟然没有教科书、没有教学大纲、没有家庭作业、没有各种考试,连期末考试也没有。
黑板上写满了国际音标和拼写的单词,但是从来不要求学生听写、默写,单词也不硬性要求背。
在国内的同龄人能写出漂亮作文的时候,儿子竟然不知道英语的星期一、星期二怎么写。他在中国小学上了三年,成绩中等,在这里竟然数学成绩全班第一!
日子一天天过去,看着儿子那空空的书包和愉快的背影,我心中不禁抹过一丝不安。
在日后激烈的竞争环境里,这种教育水平如何与他人竞争?这个国家的人才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在人生最宝贵的阶段,让孩子们完全放任地玩,基础教育能行吗?高中和大学怎么胜任那些高难的课程?
直到那一天,我看到儿子电脑上的作业题目是:《我眼中的中国文化》。这居然是给小学生的题目?
这样天大的题目,是他们这些从来不认真读书的孩子们写的吗?这样的文章,就是在中国,也是学者、研究者才做的事情,拿给这些几岁的孩子,他们能做出什么样的作文来呢?
我问儿子这是谁出的题目,儿子告诉我:老师说过,澳洲是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老师要求我们写一篇关于自己祖国的文化、历史、地理的文章,然后分析自己的文化和澳大利亚文化的差异,最后还要说明自己的看法。
一个星期后,儿子的作业做完了。没想到,打印出来的是一本二十多页的小册子。从秦皇汉武到唐宗宋祖,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这篇文章竟然分出了十几个章与节,最后还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有点发楞,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那时,我三十岁。
在澳大利亚的教育下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尽管没有固定的教程,没有周密的教育方案,但学完一年后,我发现他已经学会了独自完成老师布置的一个又一个天大题目的作业,学会了如何在图书馆里系统地使用计算机,在哪里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而且,他已经善于去钻研他不懂的东西。
儿子的变化,使我重新审视了西方的教育,比起填鸭式的教学,生性活泼的儿子在澳洲显得更为得心应手。在这里,他头脑灵活、心灵手巧,不管是做手工还是绘画,他更能赢得老师的称赞。他在这里才是完完全全、充分地拥有了自我。
在澳洲,我经常看到,不论是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还是在美丽迷人的海滩、野生动物园、植物园里,经常看到老师带着一群学生,学生们手里拿着纸和笔。
他们不时蹲下来看所观察的对象,不时在小本上写着什么。别人告诉我,这就是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课呢。
至于悉尼市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更是孩子们经常去的地方,儿子最高兴的就是背上水和面包,拿上纸和笔,到郊外和博物馆去“玩”。
儿子的老师曾对我说过:
“对人的记忆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他的记忆多得多的知识;第二就是他能够综合地使用这些知识开发新的创造能力。
如果让他们死记硬背,既不会让他们知识丰富,更不会让他们变得更加聪明,还会扼杀人的创造力。”
也许这位老师是对的。我想起我的大学同学们,他们在中国的学校里是佼佼者,从国内的大学本科到国外的博士,他们凭着自己的实力和学习成绩拿到奖学金,其他国家包括当地人大多不是他们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中国学生往往没有他们那样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两种不同的基础教育体系所造成的差异。但中国人从小填鸭式的教育,很少有自由发挥的时候,一旦失去常规的参照,可能得到的并不是自由,而是茫然和诚惶诚恐。
华人家庭揭秘
6岁孩子亲历的澳洲日常考核
有家长就会担心了,既然澳洲没有各种考试,那如何判断孩子有没有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呢?这边的学校依靠的是用“随堂检测”和老师的日常记录。
这些日常的评估,老师都不会逐个给出分数,更不会排名。老师会把每个孩子随堂检测的表现,细致记录,写在每半年递交给家长的“学生评估报告”上。
6岁半的虾米在澳洲上了半年课,收到了第一份“学生评估报告”。这份评估报告是一份8页长的PDF文件,分为三个部分:如何阅读孩子的学业报告、主要学科评估表格、各科老师评语及学科考核。
主要学科评估表格,直观展示孩子在综合能力、英语、数学和科技等四项考核内容上,是否达到维州公立教育对各年级学生的要求:这四项考核内容之下,又做了三项到四项的细分。黄色区域表示该年级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黑色圆点代表孩子能达到的水平。
达到基准水平获评级C,超过基准水平半年到一年获评级B,超过基准水平一年半以上或评级A。
在这张大表格后面,跟着8个学科的老师评语和单科评估报告。老师先写清楚这个学科这个学期的教学要点是什么,而你家孩子的学业表现如何。
从这份评估报告中,孩子个体的学业被记录得很详细,但是不会看到他在班级里的排名大概到多少。
和这份评估报告一起发送到家长邮箱的,还有一份特别说明,叮嘱家长,
“要看到孩子的努力
不要因为暂时没达到你的预期而责备他们”
在澳洲,老师从不吝啬对孩子的赞美与肯定,这种教育方式让许多不自信的孩子一步步融入进了这个陌生的环境。
华人爸爸讲述
中澳教育在三方面天差地别
我用了整整两年来陪孩子经历中国和澳洲教育的过渡,也尝试着思考这两者间的异同。
家庭教育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外国的孩子都很自信。而与此相反,中国的孩子和大人普遍缺乏自信。这是为何?我琢磨,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
孩子成长的过程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里,所以,家庭教育,父母的影响无疑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我们的文化里,听父母的话天经地义,孩子的独立人格在这样的氛围里很快会被磨灭,我们喜欢听话的孩子,称之为“乖”,殊不知在这个“乖”的背后是孩子个性的抹杀,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唯唯诺诺,长大后谈何自信呢?
我们也决容不得孩子和自己意见不合时的坚持,更见不得孩子的执拗,可殊不知这背后是为人父母的专政和家庭民主的缺失。
可澳洲的家长,习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意识,让他们凡事不要立即赞同,要自己动脑筋想。澳洲孩子受到的鼓励是各抒己见,独立思考,追求真实、创意、想象力等等。
澳洲人总会千方百计的,有意无意的找到孩子哪怕极微小的优点,把它点亮发光。可我们中国人父母,却具有挑剔的天赋。嘴里总有个“别人家的孩子”来做对比,总会说“你瞧某某某比你懂事多了,成绩好多了!”
社会教育
我们常说,社会是个大熔炉,是块试金石。纵然家庭、学校教育一切如常,如果这个社会出现病态,对于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也会带来潜移默化的致命影响。
社会教育非常宽泛,当孩子走出家庭的任一瞬间,她(他)就面临着社会给他(她)的教育和影响。个人觉得,澳洲社会整体是非常正向的。
澳洲人从不吝惜在公众场合给陌生人微笑、鼓励、帮助和宽容,我们总能在人和人目光相对的那一微笑瞬间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温暖,世界不再冷冰冰。
我们从不用担心自己碰到困难,自己摔倒会没有人帮助,因为你周围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停下脚步扶你一把。当我们成为目光焦点,无论做什么,做的好坏,澳洲人都会用一句”Good Job" "Well done" 来和你击掌,给你鼓励,没有人体会不到掌心传递过来来自陌生人的力量。这种社会带给人的影响,像一粒种子种在每个人的心田,有一天,它就会发芽长大,然后开花结果,传递出去。
在澳洲,你能看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残障人士,自由,自信的生活,工作在社会的每个角落,但你看不到人们对他们的异样眼光。你可以做任何你喜欢的工作,而绝不需要担心别人对你的评价。
这个社会让人们明白每个人都是不同,教会人们彼此尊重,所以你不会在乎别人的眼光,你的个性就会闪出光芒。
澳洲是一个对运动和艺术极为热衷的国家,各种运动在澳洲都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普罗大众也具备非常高的平均艺术鉴赏水准。
体育不仅仅是对身体的锻炼,更在不知不觉中历练了孩子的坚韧、毅力和抗击打能力。音乐、艺术也不仅仅是多一项技能,更带给你心身愉悦,很多时候甚至可以帮你度过荆棘丛生的人生苦旅。
学校教育
这其实是我们中国人内心中的真正教育,我们忽略了“家庭教育”、“社会影响”,我们只关注“学校教育”。
如果你详细了解,深入体会澳洲的小学、中学、大学教育,你会发现这里的学生其实一点都不轻松。最大的区别是澳洲的教育关注给孩子的人生做好足够储备,而中国的教育更关注一个高考,而忽略了整个人生。
澳洲的小学基本在玩,但绝不是漫无目的瞎玩,它让孩子在该玩的年纪痛快的玩,几乎没有压力的多少学一点东西,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喜欢上上学和最基本的汲取知识的方法。小学还会做一件事情,就是让每个孩子学着公众表达和沟通,这一技能要贯穿整个人生。
澳洲的中学六年,会用整整三年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要么选择去技术学校学习具体技能,要么在自己的兴趣上深挖并进入大学精雕细琢。
中学的头三年每一个孩子都要选择音乐、美术、食品加工、影视制作、服装设计、木工、机械加工、艺术鉴赏、运动、数学、科学等林林总总的课程,这些都是教学大纲的规定课程,有的私校在此基础上还会有更多选择。
它的目的有二,一是用三年时间交给孩子们所有未来人生所需的基本生活技能,二是用三年时间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在后续的学习里重点打磨。所以,在澳洲绝不会出现上了大学的孩子还不会做“番茄炒蛋”,他(她)也绝不会在半夜三更吵醒父母仅仅为了询问个配方。
澳洲的大学、研究生奉行的是宽进严出,考上大学相对容易(尽管只有35%的高中生选择进大学继续深造),但要毕业那可真是要脱层皮。
如果对比大学的考试,中国的考试其实要轻松很多,更多的只需要强记硬背,而且中国大学还通行考前划重点,但凡动点脑筋,下点功夫,考试都不是问题。但澳洲大学,研究生的考试就不那么简单,绝大多数都是开卷考试,试卷发给你,给你两周时间交回试卷,你会发现纵然千里千寻,你也找不到答案,唯一能做的就是对所学的完全融会贯通,这时候就会发现,从小培养的阅读和文字表达有多重要。
我们最终是想要孩子过好这一生,所以他(她)光会考试远远不够,那些人生所需要的东西才是教育最应该教会孩子们的财富,譬如自信、尊重、生存技能、礼节、涵养、沟通技巧……而这些,恰恰就是澳洲教育的真相。
来源 | 部分资料来自辛上邪、虾米兄妹在澳洲、亲历澳洲